罹癌抗癌,已讓人心力交瘁,還常出現「因病而貧」困境,不少癌友為了使用新藥而賣房子,耗盡退休金,對此,台灣癌症基金會積極推動「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」(TmCDF) ,希望拉近癌友與新藥的距離,抗癌之路可以走得更長久。
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在「2022年癌症高峰論壇」發表「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(TmCDF)--提升新藥可近性」,以多名癌友悲慘遭遇為例,強調癌症新藥應有特別機制運作,以確保新藥的可近性,保障健保的醫療品質。
台灣人口老化,罹癌人口逐漸增加,據統計,目前約80萬名癌友接受治療,這使得癌症藥費成長率高於健保總額。蔡麗娟表示,2014年至2020年健保總額的平均成長率4.8%,但癌症藥費平均成長率突破10%,成長幅度為健保總額成長率的2倍。
二代健保施行後,大幅增加新藥審查時間,非癌藥平均審查396天,癌症新藥卻需審查730天。再者,健保限制新藥給付範圍,平均僅三成多病友能獲得給付,蔡麗娟說,「許多癌友必須面對是否自費用藥的艱難抉擇。」
「生命誠可貴,用藥要即時。」蔡麗娟說,癌症新藥價格昂貴,且審查耗時,平均來說,癌症病友必須等到3、4年才能用到新藥,期間生命一點一滴地流失,許多人根本等不到這一天。
為此,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「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」台平概念,蔡麗娟表示,這是健保體制外的過渡型支持機制,可強化癌症新藥可近性,減輕病友經濟負擔,並將治療選擇權交給病友。
透過問卷及深度訪談,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癌友自付意願調查報告,若有機會穩定病情、延長六個月壽命,維持自理日常生活,72%癌症病友願意共同負擔,67%病友可接受的負擔金額區間約在每月2萬元,5成左右病友可接受的負擔金額區間落在3萬元。
至於該基金平台採多元財源收入,經費主要來源有4:
1.政府逐年編列預算
2.個人、企業或慈善團體捐贈
3.商業醫療保險(例如癌症醫療保險回饋金制度)
4.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之產品或產業的特別捐,如菸捐 、糖捐、酒捐,抑或環境污染相關基金(如空污、土污、 水汙、毒害等)提撥。
蔡麗娟指出,由政府主導該項基金,並規劃鼓勵企業參與之誘因與配套方案,而藥廠必須簽訂藥品管理協議,配合真實世界數據蒐集計畫,及提出財務風險分攤方案。
在癌友部分,共同負擔,但需有上限,使用新藥以2年為原則,若過了2年,抗癌藥物仍未獲得健保給付,藥廠仍需按病人原使用條件提供用藥,確保病友治療不中斷。
蔡麗娟呼籲,政府應積極研議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基金的可行性。此外,隨著人口老化,政府必須調整健保給付,「保大不保小」,不用再包山包海,將健保總額用在刀口上,提高癌症新藥給付。
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出席「2022年癌症高峰論壇」時,呼籲政府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基金的可行性,
盡快成立「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」(TmCDF),確保新藥的可近性,保障健保的醫療品質。記者李樹人/攝影
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出席「2022年癌症高峰論壇」時,呼籲政府以額外財源支持癌症新藥基金的可行性,
盡快成立「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」(TmCDF),確保新藥的可近性,保障健保的醫療品質。記者葉信菉/攝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