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每4分20秒就1人罹癌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盼推「癌症藥品基金」


根據10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,台灣每4分20秒一人罹癌,新罹癌人數較107年增加5123人,對此,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日前拜會健保署長李伯璋,盼政府重視癌症醫療課題,並爭取更多癌症新藥給付和癌症藥品基金的推動。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劉桓睿表示,癌症醫療是重要課題,國際上晚期癌症治療有越來越多突破性新療法,年輕人在癌症醫療中屬於經濟弱勢族群,需要政府給予更多支持和協助,協會積極爭取健保和癌症藥品基金的推動,要讓癌症新藥看得到也用得起。

根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發布新聞稿指出,蘇巧慧對於癌症藥品基金的構想也表示認同。蘇巧慧認為,「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(TmCDF)」的概念,與《癌症防治法》第16條「國家應寬列人力與經費,確保有效推動癌症防治工作。」立意相符,值得參考。

蘇巧慧表示,自己質詢衛福部時,曾要求進一步研議開辦「健康加值」,讓民眾透過額外付費,取得更多元醫療照護服務,與病友團體提出的概念類似。不過,蘇巧慧也提到,近年中國大陸不斷以「大中華區」的名義,壟斷我國癌症新藥的製造與取得,對台灣製藥產業的發展將有相當不利影響,「衛福部與相關部會應正視,確保癌症新藥供應安全無虞。」

另外,北榮腫瘤免疫治療中心主任陳明晃則是認為,一般來說免疫療法的副作用比標靶治療和化療來得輕,採用免疫療法的癌友,若是治療有效會長期有效,在接受治療後,還能返回職場工作,因它的副作用相對較少,這對癌友來說很重要,有收入的情況下,治療費用重擔就能減輕一些,但標靶治療和化療後,若有部份藥效過了,治療狀況變差,慢慢會有抗藥性出現,也不能在治療期間回到職場。

陳明晃指出,有兩項癌別很需要加速開放免疫療程給付,首先是食道癌,現階段的健保給付只針對2種化療,大多癌友是藍領階級,第一線治療過後要再進到第二線治療時,因為自付藥品費用超過預算,就算有的費用約一周3、4千元,但對經濟能力較無力的癌友來說,是一大負擔,中斷治療的情況下,就會錯過治療黃金時期。第二個癌別為「胃癌」,現階段的治療也都只有部份補助,若是進到免疫療法加化療的階段,健保不給付,在造成經濟負擔的情況下,會影響癌友治療意願。

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表示,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、健保會委會委員盧瑞芬對於癌症藥品基金也表示支持,她認為,病友團體提出「癌症藥品基金制度」這項政策出意良善,社會上確實有不少癌友因為治療的關係傾家盪產,「我支持該基金在不會動用到健保的資源前提下成立。」

盧瑞芬表示,站在健保會的立場,大家看的是全面的健保費用,合理的分配是一個必要遵守的原則,因為若是從健保資源分配來看只針對癌症新藥提供補助,其他疾病病友會覺得不公平,會有公平性的問題,建議協會也可以找慈善家、企業家來長期支持基金的推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