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【最新消息】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 永續守護癌友生命線 記者會


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 永續守護癌友生命線

感謝賴總統提出的「健康台灣」願景,亦看見癌友在治療上的迫切需求,以公務預算先行挹注50億成立「癌症新藥基金」,並以暫時性支付專款於今年正式啟動,以縮短癌症病人等待新藥救命時間,台灣癌症基金會公布專款預估支用情形,據統計,今年八月一日前,基金已收載11項癌症新藥、分別治療包括肺癌、乳癌、大腸直腸癌、多發性骨髓瘤、淋巴瘤、神經纖維瘤等,預估受惠人數超過三千三百人,平均每名癌友一年可減輕逾百萬元的經濟負擔!

根據估算至101日已核准的新藥,到今年底預估將支用約23.58億元,今年度剩餘額度加上115年度新編50億元預算,估計明年約有七十億到八十億預算可用於新藥給付。

基金讓許多病人適時地用藥,減輕病人負擔亦落實醫療平權,然鑑於目前基金僅靠行政預算暫行運作,預算來源不穩,為確保未來給付不斷炊,基金會呼籲政府應儘速完成「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」,明訂癌藥基金的財源、運作方式,於行政端、立法端推動癌症防治法修法作業。

不只求有、更要永續!財源要穩定 程序要明確。有賴癌藥基金法制化

台灣癌症基金會於 2025年 9月30日召開「癌症新藥基金法制化 永續守護癌友生命線」記者會。包括立法院劉建國委員、健保署龐一鳴副署長、台灣癌症基金會蔡麗娟副執行長、臺大藥學院沈麗娟教授等各界人士與會。

長期與病團一起推動「癌症新藥基金」的劉建國委員表示,推動立法是「癌症新藥基金」永續的重中之重,自己也是在2023年第一個提出修正「癌症防治法」納入癌藥基金的委員。尤其賴清德總統提出「健康台灣」路線,包括提升健康投資、接軌國際治療指引、擴大早期篩檢、發展精準醫療,成立癌症新藥基金的核心目標,就是為了確保癌友能持續得到最適當的藥物治療,能更快用到有效新藥、減輕經濟負擔,而他也會持續推動立法工作,確保癌藥基金的永續與充足,才能支持每一個癌友及他們的家庭。

為使基金穩定,不再讓癌友被迫放棄治療,蔡麗娟副執行長呼籲,形塑永續癌症新藥基金的支持機制,提出三大方向:

  1. 賦予法律位階:現行以行政預算暫行運作,欠缺法源、缺乏長期穩定性因此基金會主張將癌症新藥基金明文納入《癌症防治法》,避免年度預算掣肘。目前也已獲得一百零六位立委連署支持。
  2. 確保財源永續:日前行政院編列預算僅再挹注50億元,與既定規劃及臨床需求有明顯距離,今年至101日已經收載11款新藥,明年整年支用預估將來到約40億,而明年僅再挹注50億元,此並未對齊賴總統政見,補足到百億以上,尤其癌症治療的需求逐步往早期治療與精準醫療邁進,「提早介入、延長存活」已成趨勢,代表藥品需求與人數都會上升。亦懇請健保署具體公布「未來兩年癌症新藥前瞻科技評估(Horizon Scanning)」給付優先順序、預估受益人數、年度財務影響與缺口,檢視預算是否接軌國際治療指引與臨床需求,並據以逐年調整規模。
  3. 強化病友參與:病友權益是癌症新藥基金制度的核心,擴大病友參與健康決策是國際趨勢。應建立病友參與制度,才能真正回應病友的治療需求,守護病友生命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