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綠委召開公聽會籲修法成立癌症新藥基金


民進黨立委劉建國與蘇巧慧今日(26日)舉辦「推動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TmCDF 立法公聽會」,邀集包括台灣癌症基金會、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、台灣年輕病友協會、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、台灣病友聯盟等病友團體與醫界、公衛專家共同呼籲,向政府喊話應儘速成立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,在健保體制外另籌財源,以減輕癌症家庭必須自費新藥的經濟負擔。

劉建國表示,近年來台灣癌症時鐘不斷快轉,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,罹癌人數逐漸攀升,病友等待新藥獲得健保給付的空窗期,癌友家庭面對龐大醫療費用支出,往往苦不堪言,政府應盡速解決癌友面臨新藥困境的問題與需求。

蘇巧慧則說,近年來癌症治療的新藥新科技發展迅速,加上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,人口結構劇烈改變,政府應投注更多資源在癌症健康,如今病友團體與專家學者費時3年進行自主研究,參考英國制度與台灣現況提出「台灣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 TmCDF」規劃構想,在健保體制外另籌財源,為癌症家庭減輕負擔,相關單位應肯定病友團體付出的努力。

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指出,為強化健保永續經營,健保署已陸續提出多項改革方案與措施,然而癌症新藥等待健保給付的時間仍遠高於其他新藥,且往往只有部分適應症能獲得給付,癌友面臨看得到、用不到的困境,期待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的成立,能對癌友家庭提供過渡型的支持機制,讓癌友可以及早用藥,並減輕癌症家庭的自費負擔。

蔡麗娟補充,依據 2019 年台灣癌症基金會對千個癌症病友家庭的調查,若能將每月動輒1、20萬元的自費負擔減輕到2至3萬元以下,則大多數癌症家庭可以接受,而針對經濟弱勢家庭則應考量全額補貼。

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,乳癌是非常複雜的癌症,然用藥選擇多元,透過適當的治療策略組合可以大幅增加存活,同時還能兼顧生活品質,維持家庭、經濟、工作職場的經營。然這一切的先決條件是藥要及時,讓乳癌姊妹對家庭產生穩定力量與貢獻,而非負擔。

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潘怡伶以自身陪伴年輕病友的經驗觀察,認為年輕病友通常有3個經濟特點包括低薪資、低存款、低保額,絕大部分必須自費的癌症新藥,年輕病友都難以負擔。

潘怡伶說,癌症新藥進入台灣健保多半已落後歐美5到10年,對病人往往為時已晚。隨著科技創新,許多年輕病友在治療後都能回歸職場,都是國家的勞動生產力,期望透過制度創新幫助病友及時活下來,也確保病友人生道路能有更多的機會與選擇。

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理事長吳卉汝表示,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的困境長期存在,病友團體已思考多年,不斷尋求專家與他國經驗,想在制度上尋求新解方。癌症新藥基金不僅能減輕癌症家庭負擔,更納入真實世界數據蒐集的功能,與健保審議制度相輔相成,另提醒,未來基金應由非健保的第三方獨立機構運作,避免與健保制度疊床架屋,反而導致新藥給付更曠日廢時。

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,全民健保近年總額支出的成長率為4%至5%,雖然遠高於GDP的年增率,但是總額包山包海,加上高齡化社會問題,新藥新科技費用高昂,終致健保財務不堪負荷,新藥新科技引進大幅受限,強調成立新基金有其必要性,若在健保外由政府每年編列適當的預算,加上民間的捐助與商業保險補充成立台灣癌藥基金,可加速未納入健保給付前的癌症新藥引進,亦可同時收集新藥使用後實證資料,提供後續健保給付的財務與療效評估,幫助健保做最有效的資源運用。

蔡麗娟最後強調,全力對抗癌症已是各國努力目標,即使是面對癌症為第二大死因的美國,美國總統拜登於今年3月1日國情咨文中提到,終結癌症必須投入國家資源,讓癌症成為可治療的疾病,提供病人和家屬更多支持,目標在25年內將癌症死亡率降低至少50%,而台灣在面對長期高居十大死因首位的癌症,更應以國家戰略的思維,思考創新的制度,盡速成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,降低癌症家庭的經濟負擔,縮短癌友與新藥的距離。